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青岛市家长科学育儿指导:从0-18岁关键阶段到家庭实践技巧

青岛市家长科学育儿指导:从0-18岁关键阶段到家庭实践技巧

2025-10-18

0-3岁:基础养护与早期启蒙,抓住生长关键期

3岁以下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,通过以科学的方法和理念为指导,开展有计划、有目的、有意义的育儿活动,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在健康、智力、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。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养与启:一方面要做好定期体检,父母应在婴幼儿满月及3、6、8、12、18、24、30、36月龄时,带婴幼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,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~6岁儿童健康管理,定期做好体格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监测,及时发现生长迟缓、行为异常等问题;另一方面要注重早期启蒙,比如通过搭积木、听儿歌培养手眼协调和语言感知,2~3岁是幼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,要多给幼儿看画报、讲故事、教儿歌,鼓励幼儿多说话、多回答问题(来源: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)。

3-6岁:避免小学化,培养独立性与习惯

近些年,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,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,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,给孩子报一个或多个特长班,盲目追求提前学习、超前教育、拔苗助长,这样会让幼儿伤在起跑线上。3-6岁是习惯养成期,更应该关注能力培养而非知识灌输。根据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要训练学龄前期儿童生活自理能力,从易到难,从简到繁。家长可以陪伴儿童做家务,多表扬多鼓励,激励儿童提高自理能力(来源: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),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、整理玩具,既能培养独立性,也能激发责任感;同时要注重玩中学,根据婴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,选择色彩鲜艳、图案丰富、故事简单的图书,通过阅读、游戏发展认知和社交能力。

7-12岁:吃动平衡,培养责任与自律

进入学龄期,孩子的生活重心转向学校,饮食、运动与习惯培养成为重点。青岛市疾控中心2025年发布的学龄儿童吃动平衡小攻略指出,学龄儿童应尽量清淡饮食、不挑食偏食、不暴饮暴食、一日三餐、定时定量,吃好早餐(包括谷薯类、蔬菜水果、动物性食物及奶类、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),每天喝奶300ml及以上,饮水800-1400ml(首选白水);同时要保证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,减少静坐,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。此外,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,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,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基础(来源: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),比如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、整理书包,家长通过陪伴+鼓励而非替代,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意识。

13-18岁:调整沟通方式,助力青春期成长

青少年期的孩子面临学习压力与青春期变化,家长需要从照顾者转变为支持者。比如面对学习困难,通过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,激发内在潜力,重获信心,助其在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;面对青春期情绪波动,家长要学会倾听而非说教,比如多问“你想怎么解决?”而非“你应该怎么做”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。

避免两大误区,科学育儿更有效

很多家长容易陷入过度干预或盲目跟风的误区,比如学前阶段逼孩子学拼音、数学,或中学阶段给孩子报过多补习班。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是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,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,避免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,盲目追求提前学习;同时要学会个性化养育,比如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特长班,而非跟风报热门课程。

青岛朝晨教育:助力家长科学陪伴青少年成长

作为青岛本土化辅导机构,青岛朝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提升,还通过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和习惯,激发内在潜力,重获信心;同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,助力家长科学陪伴孩子走过青少年时期。我校坚持德与智融会贯通,努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,助其全面发展,愿与家长一起,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