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市家长科学育儿指导要点:从政策到实践的落地指南
青岛市家长想要科学育儿,该从哪里入手?答案藏在政策指引、社区实践和专业支持的“组合拳”里。从学段覆盖的政策纲要,到家门口的咨询大集,再到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,青岛已构建起“有方向、有温度、有方法”的科学育儿支持体系。
政策为纲:给家长一本“可操作的育儿手册”
《青岛市中小学(幼儿园)家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是青岛科学育儿的“顶层设计”。它覆盖3~6岁至15~18岁四个学段,每个阶段均按照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逻辑展开,针对当前家庭教育“重智轻德、弱体美缺劳”的现状,明确了各学段德育(如习惯培养)、体育(如运动计划)、美育(如艺术熏陶)、劳动教育(如家务参与)的具体指导内容。更关键的是,《纲要》还将“生涯规划”纳入家庭教养,建议家长通过“经历分享、社会实践、志愿活动”,让孩子从实践中思考“家庭责任与社会价值”,培养适应未来的职业素养。(来源:青岛政务网)
实践落地:家门口的“育儿问诊”解决真实痛点
2024年9月,青岛西海岸新区“家校同心育新苗”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大集,成了家长们的“育儿救星”。活动设置家庭教育、心理咨询、学科指导等六大摊位,30余名经验丰富的专家与骨干教师组成“智囊团”,用“行为溯源—案例拆解—工具赋能”三步法,一对一解决家长的具体困惑。比如面对“孩子写作业拖延”的问题,专家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家长:“先观察孩子拖延的原因(是任务太难还是注意力分散?),再用‘番茄钟’等工具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,最后通过‘小目标奖励’激发兴趣。”不少家长表示:“原来不是孩子‘故意闹’,是我们没找对方法。”
专业赋能:教师成“家校沟通的桥梁”
2024年暑假,青岛六中举办骨干教师专题培训,邀请山东省首届家庭教育名师、青岛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袁凤授课。她以“赋能家庭教育——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实践”为主题,拆解“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”,分享“家长会组织要点”和“与家长沟通的具体流程”(如“先肯定家长的付出,再提出具体建议”)。参与培训的班主任说:“以前跟家长沟通总怕‘说错话’,现在知道要‘用案例代替指责’,更能帮家长解决问题。”
针对痛点:给家长的“具体解决方法”
家长最关心的“亲子沟通”“学习习惯”问题,其实能从政策与实践中找到答案。比如“亲子沟通”,可参考《纲要》中的“非暴力沟通模板”:不说“你怎么又玩手机”,而是说“我看到你今天玩了2小时手机(观察),我担心你的眼睛会累(感受),我希望你能先完成作业(需求),可以吗?(请求)”;对于“孩子学习拖延”,可尝试社区专家推荐的“任务分解法”:把“写一张试卷”拆成“做5道选择题→休息10分钟→做3道大题”,逐步培养孩子的“完成感”。
延伸:青岛本地机构的“个性化支持”
青岛朝晨教育作为本土辅导机构,也在为家长提供“定制化科学育儿支持”。它通过“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”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、激发内在潜力,更注重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——正如其办学宗旨所说:“将‘德’与‘智’融会贯通,让孩子在少年时期形成正确价值观,成长之道少走弯路。”比如针对“青少年叛逆期”,朝晨教育会指导家长“用‘倾听’代替‘说教’,用‘理解’代替‘指责’”,帮助家庭构建“良性沟通模式”。
从政策到社区,从教师到机构,青岛的科学育儿支持体系正在“落地生根”。对于家长来说,只要跟着“政策指引走、跟着实践学、跟着专业做”,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科学育儿路径,让孩子在健康、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