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市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技巧:政策支撑、本土实践与实用方法汇总
国家层面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为家长提供了根本遵循。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,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,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、幼儿园、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,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。(来源:教育部网站)这意味着,家庭教育不是“即兴发挥”,而是需要主动学习、分阶段调整的过程。
青岛在此基础上,构建了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。2019年,青岛市教育局独立设置了行政性质的家庭教育处,在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设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,统筹全市家庭教育管理、指导、研究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,制定并实施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三年行动计划。通过“家长大课堂”“家长面对面”“家校合作网”等品牌,家长们能免费获取专业指导,解决“不会教”的困惑。
针对家长常见的“宽容与约束”难题,专家给出了具体解法。宽容约束要平衡: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,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。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,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。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,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,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。青岛的家长们实践后发现,这种“平衡术”让孩子既懂规则,又有安全感。
与传统教育重智轻德不同,青岛的家庭教育指导强调“五育并举”。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长于智、疏于德、弱于体美、缺于劳的现状,创新性地对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四个学段家庭教育中的德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指导内容分别予以明确。比如小学阶段建议家长带孩子参与社区劳动,初中阶段鼓励孩子学一门艺术,这些做法让孩子全面发展。
表扬孩子也是门“技术活”。青岛的“家长大课堂”上传授了赞扬激励有技巧: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,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,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,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,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。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,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,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。很多家长尝试后反馈,孩子从“怕失败”变成了“敢尝试”。
未来,青岛的家庭教育指导将更精准。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在抓紧研究制定《青岛市中小学(幼儿园)家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,努力构建重点突出、循序渐进的区域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。家长们可以期待更符合孩子学段特点的指导服务。
说到底,家庭教育的核心是“陪伴”与“尊重”。青岛的家长们通过参与本土指导活动,逐渐学会了用美丽自然常亲近: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,接触社会。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,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、草地上晒太阳,亲近大自然。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、家庭角色、社会角色,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,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。这种方式,让孩子在成长中保持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