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怎么做?政策要求、本地实践与实用技巧全解析
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怎么做?先得看看国家和本地政策的明确要求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第十八条规定:“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,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,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、幼儿园、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,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。”(来源:教育部网站)这是全国层面的基本遵循,青岛本地也有具体的落实举措。
为了让家庭教育指导落地,《青岛市中小学(幼儿园)家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提出,要打造家长大课堂、家长面对面、家校合作网等家庭教育服务品牌,建立青岛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,统筹教育、妇联、医疗等专家资源,定点联系片区、学校,定期开展“家庭教育专家进校园”活动。同时,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班主任岗前培训必修课程,设立专项经费,保障教师参与的积极性。(来源:青岛政务网)这些举措让家庭教育指导从“口号”变成了可操作的“实事”。
教师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关键桥梁,他们的能力提升直接影响家长的指导效果。青岛六中2025年暑假骨干教师专题培训中,邀请山东省首届家庭教育名师、青岛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袁凤,以“赋能家庭教育——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实践”为主题,结合教医结合案例、优质课例及学生案例,拆解“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”,剖析课程备课思路及方法,强调家长会组织要点,并提供面对家长时的沟通流程及方案。此外,还通过气球互动、潦草画创作等形式,引导教师掌握学生“课堂走神”“对抗管理”等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及解决策略。教师们表示,这些技巧能直接用到与家长、学生的沟通中,帮家长解决实际问题。
针对家长最头疼的青春期孩子教育问题,心理学家李玫瑾给出了具体的“操作指南”:要尊重孩子的隐私,不随意翻看日记;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(如照顾生病的老人),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感;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,比如孩子不尊重人时,先想想自己是否有不自重的行为;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家庭背景,避免不良影响;培养共同兴趣,比如一起运动、读书,这有助于找到孩子的职业方向;给予信任,减少不必要的唠叨,说话点到为止;多元肯定孩子,为他的善良、负责、成功感到骄傲,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。这些细节看似简单,却能有效缓解青春期的亲子冲突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、被尊重。
对于流动人口、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,家庭教育指导更需要“精准滴灌”。2008年,青岛市妇联在四方区开平路小学为1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家长举办《善待自己善待孩子》家庭教育报告会,针对流动人口家庭生活压力大、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的特点,从“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”“缓解压力善待自己”“调整心态善待孩子”等方面,讲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,受到家长一致好评。同时,青岛还开展了《青岛市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状况调研》,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。(来源:青岛政务网)特殊群体的家长更需要被看见、被支持,这样的针对性指导能帮他们解决“不会教”的困惑。
青岛本地的教育机构也在为家庭教育指导贡献力量。青岛朝晨教育通过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,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和习惯,激发内在潜力,同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,使其能科学帮助孩子顺利走过青少年时期。办学宗旨强调“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贯彻国家教育方针,将‘德’与‘智’融会贯通”,让孩子在少年时期形成正确价值观,明白“对学习负责就是对家庭、社会、国家负责”。这样的机构将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结合,为家长提供了“手把手”的支持。
家庭教育是一场“双向成长”,家长需要学习,孩子需要被理解。青岛的政策、学校、机构都在努力,让家庭教育指导更接地气、更有温度,帮每个家庭找到适合自己的“解法”。